1. 智能驾驶硬件“平民化”浪潮加速

2025年3月,零跑汽车发布搭载激光雷达的B10车型,将配备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车型价格下探至12.98万元,较同类竞品低30%以上。其核心零部件策略包括:
-
硬件成本控制:自研比例达65%的零部件(如域控制器、线束总成)支撑价格竞争力;
-
技术集成创新:禾赛ATX激光雷达与高通8650芯片组合,实现200米探测距离与0.1°角分辨率,性能对标50万元级车型;
-
供应链协同: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“五分钟极速换电”模组,电池包接口标准化降低维护成本40%。
这一突破引发连锁反应:比亚迪宣布将在2025年Q2推出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A0级车型,目标价格9.98万元,倒逼传统Tier1供应商加速技术迭代。
2. 区域产业集群的“智造升级”
重庆作为西部汽车制造中心,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0.5%,2025年目标产能突破130万辆。其产业升级路径呈现三大特征:
-
头部企业引领:长安汽车与华为组建300人工程师团队,开发下一代智能座舱系统,实现座舱域与智驾域算力共享,硬件成本降低22%;
-
供应链本地化:本地配套率从2020年的58%提升至2025年的81%,重点突破车规级MCU、碳化硅功率模块等“卡脖子”领域;
-
政企协同创新:政府设立50亿元智能网联专项基金,对采用国产激光雷达、4D毫米波雷达的企业给予15%采购补贴。
3. 全球化布局的“新航海时代”
中国零部件企业正通过三大策略重构国际竞争格局:
-
近岸制造:墨西哥华雷斯城集聚32家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,凭借0.02毫米尺寸公差技术,抢占德国企业固守的底盘护板市场;
-
技术寄生:德赛西威在域控制器中嵌入27项交互专利,突破某国际芯片巨头的技术封锁,慕尼黑电子展咨询量暴涨340%;
-
后市场颠覆:浙江某企业通过贴牌模式占据欧洲39%雨刮器市场份额,利用数字化拆解技术将零部件价值提升10倍。
-